工业废水COD(化学需氧量)超标是一个复杂且严重的问题,它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,还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。以下是对其成因的剖析以及治理策略的探讨。 
成因剖析 生产工艺与原料问题: 原料含杂质多:一些工业原料本身就含有较高的有机物,如石油、化工等行业的原料,这些有机物在生产过程中难以完全转化,最终会随废水排出,导致COD含量升高。 生产工艺落后:部分工厂由于设备老化、技术落后,无法对原料进行充分处理,使得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超标。 管理不当与操作失误: 废水处理设施运行不当:废水处理设施是降低COD含量的关键,但如果设施运行不当,如曝气不足、药剂投加量不准确等,都会导致COD去除效果不佳。 操作失误:操作人员在处理废水时,如果未能按照操作规程进行,如加药顺序错误、加药量不足等,也会影响COD的去除效果。 环保设施投入不足: 设施规模不匹配:部分工厂在建设废水处理设施时,未能根据实际生产规模进行规划,导致设施处理能力不足,无法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。 设施维护不到位:废水处理设施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,如果维护不到位,设备性能下降,也会导致COD去除效果不佳。 其他因素: 气候因素:气温、湿度等气候因素会影响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果,进而影响COD的去除效果。 水质波动:废水水质波动较大时,会对废水处理设施的稳定运行产生影响,导致COD去除效果不佳。 治理策略探讨 优化生产工艺: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、提高原料质量等方式,减少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。 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管理: 确保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,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,提高设施处理能力。 提高操作人员技能水平: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,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废水处理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。 加大环保设施投入: 根据生产规模和实际需要,建设适当规模的废水处理设施,并确保设施能够正常运行和维护。 采用多种处理方法: 综合运用物理、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处理方法,以达到高效、经济、环保的治理效果。 物理处理法:通过物理手段去除废水中的悬浮固体和部分有机物,如格栅、沉淀、气浮、过滤等。 化学处理法:通过加入化学药剂来氧化或凝聚废水中的有机物,使其从废水中分离出来,如混凝沉淀、高级氧化、化学氧化等。 生物处理法: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,如活性污泥法、生物膜法、厌氧消化等。 加强源头控制: 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,如减少化肥、农药的过量使用,规范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等。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: 在出水COD超标时,可以增加一套出水深度处理设备,作为备用应急处理设备,进一步应对出水COD超标。 工业废水COD超标的治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,从优化生产工艺、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管理、提高操作人员技能水平、加大环保设施投入、采用多种处理方法、加强源头控制以及建立应急处理机制等方面入手,以实现经济、环保的治理效果。
|